每天学点财务知识-增值税与凭证
By: Date: 2025年7月16日 Categories: 读书 标签:

什么是进项税和销项税?

进项税额:企业在采购原材料、商品、服务等时,向供应商支付的增值税。这部分税金可以用来抵扣本企业应缴的增值税,通常体现在你拿到的增值税发票上。
销项税额:企业在销售商品、提供应税服务时,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,这部分税金需要上缴给税务机关。

是否需要“缴纳”进项税?
进项税并不是你单独向税务局缴纳的税,而是你在采购时已经包含在采购价款里,由供应商代收并缴纳给税务局。
进项税的作用:你作为买方,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,上面有进项税额,你可以用这个进项税额在以后销售时抵扣销项税。
正常经营企业不会长期只买不卖。如果长期这样,税务机关可能会关注你的经营行为是否正常。

例如:
A公司购进原材料100,000元,增值税13%,进项税为13,000元;
A公司将产品卖出,销售收入200,000元,增值税13%,销项税为26,000元。

项目 金额(元)
进项税额 13,000
销项税额 26,000
应纳增值税额 26,000-13,000 = 13,000

也就是说,A公司只需把产品“增值”部分的税(13,000元)交给税务局。

会计分录举例
购进时:

    借:原材料       100,000
        应交税费-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额) 13,000
       贷:银行存款   113,000

销售时:

    借:银行存款      226,000
       贷:主营业务收入   200,000
           应交税费-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26,000

什么是增值税?

值税(Value Added Tax,简称VAT),是我国最主要的流转税种之一,是对商品(包括货物和劳务)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“增值额”部分征收的一种税。 通俗讲:只对商品和服务在每个流转环节中“增值”的部分征税,而不是对全部销售额重复征税。最终由消费者承担,企业只代为收取和缴纳。

征收对象 :销售或进口货物,提供加工、修理修配劳务,提供应税服务(如交通运输、建筑、金融服务等)

计税方法 :
一般纳税人:应纳增值税额 =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
销项税额:销售时向客户收取的增值税
进项税额:购买原材料、商品等时支付的增值税
例如:假如A公司买进原材料花100元,进项税13元(税率13%),卖出产品收入200元,销项税26元。
应缴纳增值税=26元(销项税)-13元(进项税)=13元。

如果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,需补交差额;如果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,可以留抵下期或按规定退税。

小规模纳税人:采用简易计税方法,直接按销售额乘以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,不能抵扣进项税。

ps: 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的原因:
核算能力有限:小规模纳税人大多是小企业、个体户,会计核算不健全,难以准确区分进项税和销项税,税务机关也难以监管其进项税的真实性和合规性。
征收管理简化:为减轻小企业的纳税负担和管理压力,国家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计税方法,直接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征税(如3%,2023年起部分行业1%),不要求其核算和抵扣进项税。
政策导向:国家鼓励小微企业发展,采取“低税率+简化流程”的政策,不要求小规模纳税人参与复杂的进项税抵扣链条,以降低其合规成本。

增值税的特点
环环抵扣:每一环节只对“增值”部分征税,避免重复征税。
间接税:由企业代为征收,最终由消费者承担。
普遍性:覆盖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。


”增值税专用发票”和“增值税普通发票”有什么区别?

发票类型 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普通发票
定义 国家税务机关统一监制,专门用于增值税抵扣的发票 国家税务机关监制,不能用于抵扣进项税的发票
主要用途 既用于销售方记账,也用于购买方抵扣进项税 仅用于销售方记账,购买方不能抵扣进项税
适用对象 适用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货物销售或应税劳务、服务 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、一般纳税人对个人或不能抵扣的单位开具,或不能用于抵扣的业务场景
结构内容对比 内容 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普通发票
“抵扣联”
税额分列 有(价税分开) 有(价税分开)
认证抵扣 可用于抵扣 不能抵扣
票面联次 三联(记账联、抵扣联、发票联) 一联或两联(无抵扣联)

开具要求:
增值税专用发票:只能由一般纳税人开具,且对方为一般纳税人时才可用于抵扣,用于企业采购原材料、设备等,需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时开具。
增值税普通发票:一般纳税人、小规模纳税人均可开具,个人及不能抵扣的单位均可接收,用于销售给个人、小规模纳税人、不能抵扣的单位,或开具服务类、部分特殊业务时开具。

税务处理区别:
专用发票:购买方凭抵扣联可向税务机关申报进项税额,用于抵扣销项税,减少应纳税额。
普通发票:购买方只能作为成本、费用入账,不能抵扣进项税额。

例如:

  1. A公司(一般纳税人)向B公司(一般纳税人)销售商品:
   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B公司可凭此发票抵扣进项税。
  2. A公司向个人或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商品:
    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,购买方不能抵扣进项税。

什么时候需要缴纳增值税?

增值税的缴纳分为两个层面: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和 实际申报缴纳时间。
1.纳税义务发生时间:(即“应税行为发生时”)
根据我国税法,企业或个人发生以下行为时,就产生了增值税纳税义务:
销售货物,提供加工、修理修配劳务,提供应税服务(如交通运输、建筑、金融、电信等),进口货物
具体到销售行为,通常以开具发票、收讫销售款、交付货物等最早发生的时间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。

  1. 实际申报缴纳时间
    增值税的申报缴纳周期,一般分为:按月申报(绝大多数企业),按季申报(部分小规模纳税人)

例如:你5月1日开出发票或收到货款或交付货物,5月份就要申报这笔销售对应的增值税。
企业通常在次月的1日至15日内完成上月增值税的申报和缴纳。

增值税的缴纳时点

  1. 权责发生制(计提制,ACCRUAL)
    原则:收入或销售行为一经发生(如开具发票、确认销售),即需确认增值税义务。
    实际操作: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、实现销售时,无论是否收到货款,都应申报并缴纳增值税。

  2. 收付实现制(实际付款制,ACTUAL_PAYMENT)
    原则:只有在实际收到货款或实际支付款项时,才确认收入和税金。
    实际操作:这种情况较少见于一般纳税人,部分小规模纳税人、特定行业可能采用。

实际业务中什么时候需要缴纳增值税?

  1. 一般纳税人企业: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。
    只要开具了增值税发票或确认了销售收入,即使没有收到款项,也要缴纳增值税。
  2. 小规模纳税人或特殊行业:
    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,即实际收款时才确认并缴纳增值税。

哪些情况下需要缴纳增值税

  1. 单位或个人销售货物、提供应税服务
  2. 进口货物
  3. 偶发性销售货物(如个人二手车交易,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涉及)

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情形

  1. 销售的货物或服务属于免征增值税的范围(如部分农产品、古旧图书等)
  2. 小微企业月销售额未达起征点(比如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)
  3. 政策性免税项目

也就是说,只要你发生了应税销售或服务行为,就需要申报并缴纳增值税。
具体缴纳时间,一般是发生应税行为的下一个月(或下一个季度)1-15日内。


什么是“凭证”?

凭证:全称为“会计凭证”,是指记载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,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件。
通俗来说:会计凭证就是能证明公司发生了某项经济活动(如采购、销售、收款、付款等)的证据,是会计记账的“依据”。

会计凭证的分类

  1. 原始凭证: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最初发生的证据。证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。
    如:发票、收据、合同、银行回单、工资单、出入库单、收款收据等。
  2. 记账凭证:以原始凭证为依据,由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要求填制,用于登记账簿的书面凭据。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。
    如:收款凭证、付款凭证、转账凭证等。

凭证在核算中的作用

  1. 证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:没有凭证,账目无据可查。
  2. 作为记账的依据:所有账务处理都必须有凭证支撑。
  3. 便于查账与审计:凭证是企业内部和外部检查的重要材料。
  4. 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。

例如:
公司购买办公用品:
取得办公用品发票(原始凭证)
会计填写“付款凭证”(记账凭证),列明借:管理费用,贷:银行存款
用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

所以,凭证是会计核算中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书面证据。
没有凭证,不能做账;没有合规的凭证,账目就不真实、不合法。


为什么计提和实缴都要生成凭证?

计提:本质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,将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/收取的费用或收入,在账面上提前确认。
比如:本月工资虽然还没发,但根据工作情况已经发生,所以要在本期计入成本和费用。

举例:计提工资
5月工资,月底计提时,生成凭证:

    借:管理费用——工资         10000
        贷:应付职工薪酬——工资   10000

这时,账面上已经确认了费用,但钱还没发。

为什么计提要生成凭证?
财务报表要真实反映本期实际发生的成本、费用和利润。
满足会计准则的权责发生制要求。
计提后,负债(如应付工资)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体现。

实缴(实际支付):即实际发生资金流出或流入时,要将之前的应付/应收转为现金/银行存款等。

还是上面工资的例子:
下月发工资时,生成凭证:

    借:应付职工薪酬——工资   10000
        贷:银行存款           10000

这时,把原来“应付”的负债冲掉了,同时减少了银行存款。

为什么实缴要生成凭证?
反映企业实际资金流动情况。
保证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。
只有这样,账面上的“应付工资”才能被消除,银行存款才能减少。

总之:
计提凭证:反映费用或收入已经发生,但尚未实际支付/收取(实现权责发生制)。
实缴凭证:反映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动,将原先的应付/应收转为现金/存款等,消除原有负债或资产。

两个环节都要生成凭证,才能保证账面信息的完整、准确,满足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的需要。


计提凭证和实缴凭证的区别是什么

方面 计提凭证 实缴凭证
核心内容 反映费用/收入的发生(权责发生制) 反映实际资金流动(收付实现制)
典型分录 费用/收入 vs 应付/应收 应付/应收 vs 现金/银行存款
影响报表 影响利润表、资产负债表 影响资产负债表、现金流量表
发生时机 业务实际发生但未实际支付/收款时 实际支付/收款时
负债/资产变化 会产生应付/应收项目 冲销应付/应收项目

凭证上如何区分计提还是实缴?

  1. 科目不同
    计提凭证:一方通常是“应付/应收”类科目(如应付职工薪酬、应付账款、应交税费、应收账款等),另一方是费用/收入类科目。
    实缴凭证:一方是“应付/应收”类科目,另一方是“现金/银行存款”等资产类科目。

  2. 摘要(说明)不同
    计提凭证:摘要一般会写“计提工资”“计提折旧”“计提税金”等字样。
    实缴凭证:摘要一般会写“支付工资”“缴纳税金”“收回应收账款”等字样。

  3. 时间点不同
    计提凭证通常出现在月末、年末等结账时点。
    实缴凭证出现在实际付款/收款时点。

例如:

  1. 计提工资凭证 摘要 借方科目 贷方科目 金额
    计提工资 管理费用-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-工资 10000元
  2. 实发工资凭证 摘要 借方科目 贷方科目 金额
    支付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-工资 银行存款 10000元

实际操作中如何区分?

  1. 看会计科目:涉及“应付/应收”与费用/收入类的,多为计提;涉及“应付/应收”与现金/银行存款类,多为实缴。
  2. 看凭证摘要:摘要中有“计提”字样的是计提凭证,有“支付”“缴纳”“收回”等字样的是实缴凭证。
  3. 看发生时间:月末、季末、年末集中生成的,多为计提凭证;日常业务随时发生的,多为实缴凭证。

总之:
计提凭证:反映应计未付、应计未收的经济事项,通常用“计提”字样,科目多为应付/应收与费用/收入。
实缴凭证:反映实际支付/收款,通常用“支付”“缴纳”等字样,科目多为应付/应收与现金/银行存款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